体验绝望——习得性无助

    电影《看上去很美》里面的小主人公方枪枪在入学时候一心想要得到老师奖励的5朵小红花,他拼命的努力却怎么也没法得到那5朵小红花,最后他终于对小红花失去了兴趣。

    在你的周围是不是也有一些人很努力地想要达成某个目标却百经挫折,以放弃而告终的?是不是有一些时候当你十分努力地想做成某件事却做不到,于是你开始气馁和自我怀疑了?你知道吗,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做习得性无助。

    有研究者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的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研究者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竟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是什么原因让跳蚤变成了“爬蚤”?并不是因为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最可悲之处就在于,当实际上的玻璃罩已经不存在,它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这就是著名的跳蚤实验。玻璃罩已经罩在了潜意识里,罩在了心灵上。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已扼杀!研究者把这种现象叫做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不仅在动物身上存在,在人的身上也存在。1975年塞里格曼用人当受试者,结果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实验是在大学生身上进行的,他们把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音,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噪音,不过他们通过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第三组是对照,不给受试者听噪音。

    当受试者在各自的条件下进行一段实验之后,立即令受试者进行另外一种实验:实验装置是一只“手指穿梭箱”,当受试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侧时,就会听到一种强烈的噪音,放在另一侧时,就听不到这种噪音。

    实验结果表明,在原来的实验中,能通过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第二组),以及未听噪音的对照组受试者(第三组),他们在“穿梭箱”的实验中,学会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使噪音停止;而第一组受试者,也就是说在原来的实验中无论怎样努力,不能使噪音停止的受试者,他们的手指仍然停留在原处,听任刺耳的噪音响下去,却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随后的很多实验也证明了这种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也会发生。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上述跳蚤和狗的现象实际上是很多人的人生的折射——人们由于不断的碰到一些困难,遭到外界的一些打击、责难、批评就开始慢慢丧失信心和勇气,甚至开始颓废起来。在我们的同学当中,或许有些人面临的情况正如同这实验中的跳蚤。习得性无助使得很多同学形成了自我无能的策略,最终导致他们努力避免失败,他们拖延作业,或只完成不费力气的任务;他们沮丧,并以愤怒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实并不是他们真的能力不行,而是他们如那只跳蚤一样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封闭了希望。

    如何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助呢?作为学生自己,应该正确的看待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不要因为一些挫折而给自已设限;而作为老师应该善待所有学生,给失败的孩子多一些鼓励;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而不要造成孩子的挫折感。

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淄川区淄城路540号 电话:0533-5171271 承建:山东大鲁网络有限公司